科普文章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正文

处暑

时间:2024-08-22 20:44:11 来源: 作者: 阅读:

一、处暑的气候特征

处暑,字面意思为“出暑”,即暑气至此而止,在公历每年的8月23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之后,太阳辐射减弱,暑意消退,暴雨趋势也逐渐减弱,大部分地区气温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暑热的立即终结,相反,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南方,还会出现短期回热的现象,即“秋老虎”,它常常连续多日的晴热高温天气,让人们在享受初秋凉爽的同时,也不得不防范其带来的炎热侵袭,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公历八月到九月之间,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总体上气温呈下降趋势,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日夜温差也开始增大,白天虽然依旧炎热,但夜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秋天的脚步正悄然临近。

二、处暑的习俗与由来

处暑节气,作为自然界季节更替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重视。在这一时期,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秋游赏景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秋高气爽,正是出游赏景的好时节。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指的就是处暑时节天空云彩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景象,其间就包含了“出游迎秋”之意。在此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登高望远,或泛舟湖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秋游不仅能让人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还能增进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成为处暑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渔节

在我国沿海地区,处暑期间还流传着开渔节的习俗。经过数月的休渔期后,渔民们迎来了捕捞的黄金季节,当地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渔港码头热闹非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渔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和开船仪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舱,随着渔船的扬帆起航,一年一度的捕捞盛宴正式拉开序幕。开渔节不仅体现了渔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展示了他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3.放河灯

民间在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者处暑,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河灯通常是用纸或布制成的小船形状,内放蜡烛或油灯,夜幕降临后,人们将河灯点燃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随波逐流、照亮幽冥。放河灯的习俗起源于古代对亡魂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祈求平安、祈福消灾的民间习俗。在处暑这个夏秋交替的时节里,放河灯不仅寄托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4.吃鸭子

处暑时节民间还有吃鸭子的习俗。鸭肉性凉味甘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非常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吃法,在北京等地人们会买处暑百合鸭来食用寓意着滋阴润燥、健康长寿;而在江苏地区人们则会在做好鸭子菜后首先端一碗送给邻居寓意着“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关爱之情。吃鸭子的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重视。

此外,处暑节气的习俗还包括祭祖迎秋、煎药茶、拜土地公等,这些活动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敬畏和感恩之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三、处暑的文化内涵

处暑节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气候现象或是一系列习俗活动的集合,它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1.顺应自然 和谐共生

处暑节气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在古代社会里人们通过观察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节气文化。处暑作为夏秋交替的节气之一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

2.感恩祈福 传承文化

处暑节气的习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祈福元素。无论是秋游赏景、开渔节还是放河灯、吃鸭子等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习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3.追求健康 享受生活

处暑节气还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享受。在这个时节里人们注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人们也通过参加各种习俗活动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编辑:姚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