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正文

立春

时间:2024-02-04 10:30:06 来源: 作者: 阅读:

立春是我国24节气之首,又名岁首、岁节、改岁等,一般发生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2月5日。“立”是“开始”之意;“春”指的是温暖、生长,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也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启。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早在秦代,古人就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日迎春也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立春被当做春季的开始,那我们是不是能在立春之后就脱下羽绒服,换上春装,迎接新的开始呢?实际上,在立春时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节律不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迎来春天。在气象学上,将连续五天日均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据统计,在立春到来时,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约67万平方公里是春天,其他地方还是寒冷的隆冬。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春天没到,为什么这个节气还叫立春呢?统计发现,立春到雨水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大寒到立春期间的平均气温,上升了2.6摄氏度。所以立春是我国平均气温开始回升的节气,算是春天的先兆。立春之后气温回升,日照量、降水也开始增多了,人们会在这时开始准备春耕,并对小麦等小春作物进行补肥。

在民间,有很多来庆祝立春的习俗。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除此之外还有踏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但对吃货而言,还少不了美食这个话题。立春还有个重要的习俗叫做咬春,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人们都会在立春时吃春饼,萝卜等食物。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人们将这些美食做好后,还会送给街坊四邻共同咬春,寄托对春天万物复苏的希望。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立春节气的谚语和诗词,如刘长卿的《立春》和贺知章的《咏柳》等。

节气、物候对我国的农耕现象有重要的意义,立春更是重中之重,让我们从立春之日始开启新的一年吧!

编辑:姚玉坤